期刊信息
主办:沈阳药科大学;中国药学会
主管:辽宁省教育厅
ISSN:1005-0108
CN:21-1313/R
语言:中文
周期:月刊
影响因子:0.190283
数据库收录:
文摘杂志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化学文摘(网络版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1-2012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3-2014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5-2016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7-2018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9-2020);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药学
期刊热词:
研究论文
活动与探究教学策略研究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一、 引言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,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,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,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,引导学生在观察、实验、交流探讨中
一、 引言
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,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,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,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,引导学生在观察、实验、交流探讨中学习化学知识,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,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中“活动与探究”内容,组织学生展开实践,引导学生自主探索,让学生在亲自动手、合作互动、感知思考、汇报交流的过程中,获取化学知识,提升实践操作与科学思考的能力,形成实事求是、主动创新的科学态度。但是,目前从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来看,活动与探究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。针对此,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。
二、 初中化学活动与探究教学中面临的问题
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,人教版初中化学在不同单元设置了一些易操作、趣味性强,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与探究内容,其中包括科学实验,也包括一些调查分析与拓展活动。但是,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,以及初三特殊的教学阶段,学生在参与活动与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问题。
第一,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的转变,依然根据知识本位对学生进行指导。例如忽视活动与探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;片面强调学生活动与探究的成果,以实验结果汇报衡量学生的化学能力;教学评价中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分析与反馈等等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态度,一些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难免出现敷衍了事、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具备创新式的思维,由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,急忙赶着教学的进度,因此,教学的内容常常以课本为基础展开,许多课本上的化学实验被教师所忽视,最终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学习,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化学实验的同时,也要进行实验方法上的创新,否则学生还是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上。第二,初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,学习时间十分紧迫,活动与探究时间不足,即便是学生参与活动,其目的也是为了最终的实验结果,而不是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,思考化学应用的价值等等。这样的目标设计偏离了活动与探究教学的初衷,影响了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发展。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主动性比较低,在我国初中的教学体系中,化学是在初三阶段才开始教学,有些学生在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,虽然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做一些演示实验,然而学生理解的知识却很少,最终导致了学生放弃学习化学实验部分的知识。第三,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,在面临活动与探索任务时,或者对实验设计缺乏规划,缺乏科学理性的思考,在合作中矛盾不断,或者缺乏自主性,一味照搬教材,无法实现创新探究。此外,教师的教学安排缺乏合理性,忽视了学生科学探索能力,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,导致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备受压力,难以充分调动主观能动。
三、 优化初中化学活动与探究教学的策略
活动与探究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,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动力,启发学生理性思考,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。根据初三阶段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面临的问题,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,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,发挥主导作用,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体验活动、参与活动、拓展探究,进而实现自主创新。具体来讲,在初中化学活动与探究教学实践中,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。
(一)做好示范,强化学生感知体验
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。初三阶段学生初次系统地接触实验化学,对于实验原理、实验器材、实验方法等都缺乏系统而深入地认识,此时让学生展开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不现实的。因此,这一阶段的活动与探索主要以教师的示范为主,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与问题中,感知体验化学活动与探索的过程,夯实基础知识,逐渐积累探索经验。教师在设计和进行实验的时候,首先要做好示范,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。并且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,让学生在一个实验中就能复习到综合性较高的知识,比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强调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催化剂等等,能够在一教化学实验知识具体化的同时,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拓展的知识,不断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思维。
例如,在“氧气的制取和性质”的教学设计中,教师首先利用实验报告,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,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环节,即提出问题、猜想与假设、制订方案、进行实验、收集证据、解释与结论、反思与评价、表达与交流,明确每一环节的目的,并对着“氧气的制取和性质”的实验更加深入理解各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。然后,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,从介绍实验开始,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,实验所需的器材以及基本的方法,确保学生在观察中能够抓住重点;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点拨,并提出问题,吸引学生注意力,深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认知。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演示中形成体验和思考,达到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”的效果,为自主实验做好准备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ywhxzz.cn/qikandaodu/2021/0707/601.html